52歲的綏中縣大王廟鎮車嶺村村民吳樹寶站在農用車上,佝僂著腰搬起一袋120斤重的蘋果,卸到村口的一個水果收購站。休息時,老吳看著堆成小山的蘋果出神:“今年水果大豐收,不知道為啥,沒有人愿意要?!眳菢鋵氄f,他家里已經低價賣掉了3萬斤梨,還有3萬多斤蘋果沒有賣?!皟r格太低,有點舍不得?!?/P>
早晨5點多鐘出門,跟著收水果的車子,吳樹寶開始挨家挨戶上門收蘋果。把收來的蘋果裝袋、過秤、裝車,拉到收購站,卸貨,一袋120斤重的蘋果,他能賺2元錢?!敖裉爝€行,裝了一天車,差不多能賺200元?!闭劦浇裉斓氖杖?,老吳臉上掠過一絲滿意的神色:比起地里讓他“鬧心”的蘋果收購價,做力工賺錢更容易些。
“國光蘋果1元錢,去年1.7至1.8元;富士蘋果1.6元,去年2.5至3元;白梨1.4元,去年2.4至2.5元……”吳樹寶的腦子里,清晰地記得這組數字,這些數字里,有著莊稼人去年的輝煌和今年的落寞。
車嶺村村支書王志斌告訴記者,村里200多戶人家,主要收入來源是種植果樹。由于當地沒有水果深加工企業,往年水果主要賣到山東、陜西,但今年這些地方蘋果、梨都大豐收,商販很少有人上門收購?!拔覀兊乃\到大連裝船,再送到山東、陜西,做果汁或果醬,但一噸水果要多150元運費,價格比本地水果高,自然沒人來買?!?/P>
傍晚,明水鄉四間房村裊裊炊煙開始四處飄散。57歲的村民董玉蘭給放在院子里的40多筐紅富士蘋果蓋上棉布簾子,走出家門,抱了兩把柴火回家燒炕。三間瓦房里,只住了她一個人,顯得很空蕩。
董玉蘭說:“今年收了4000斤蘋果、7000斤梨,梨5毛錢一斤賣出去了,蘋果價太低,沒舍得賣?!彼f,和老伴合計了一下,賣掉今年的水果,頂多能收回農藥、化肥錢,為了維持生計,老伴和兒子外出打工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