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充分發揮區位、資源等優勢,牢牢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機遇,緊緊圍繞生態建設和精準扶貧兩大定位,將國光蘋果產業列為農村五大主導產業之首優先發展,把“小”國光做成了“大”產業。國光蘋果酸甜適口,唇齒留香……占據著幾代人味蕾記憶,也為“中國國光蘋果之鄉”的果品產業發展打造出一張亮麗名片。
發揮優勢傳經典
20 世紀40 年代初,開始種植蘋果樹,大量發展推廣種植始于1953年春。上世紀80 年代,國光蘋果因其獨特的風味入選中南海特供水果。進入新世紀以來,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,堅持“栽、改、管、銷、加、游”六字方針,開啟了無公害生產新紀元,引領國光蘋果產業進入發展的黃金期和關鍵期。
科學規劃,規模發展。根據該縣氣候、土壤等果品生產立地條件,制定國光蘋果產業發展規劃,實施“南蘋果北山楂”的區域樹種布局和“兩環、四帶”區域生產布局。每年新發展國光蘋果2萬畝,打造千畝以上特色果品示范基地10 個、百畝以上精品工程30 處。截至目前,國光蘋果栽培面積達到15萬畝,產量11萬噸,產值5 億元。
休閑采摘,延伸鏈條。幾年來,該縣建設觀光采摘基地6 萬畝,培樹果品產業示范鄉8 個,涌現出生態觀光農家游重點村100 余個,打造采摘園200 余處。僅2016 年“十一”黃金周期間游客人數達6 萬余人,采摘蘋果千余噸,為當地群眾直接增收600 多萬元,采摘觀光為國光蘋果產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。
科技支撐創品牌
強化科技支撐。加強修剪、幼樹刻芽、拉枝、病蟲害防治等關鍵技術的培訓,每年培訓果農1.5 萬人次,持證上崗的“鄉土人才”達到548名,林果技術能手全部實現了持證上崗。
創建知名品牌。做大“中國國光蘋果之鄉”“中國仁用杏之鄉”等地域品牌。幾年來,共制定地方標準4 項,推廣新技術6 項,引進新品種58 個,成功認證有機轉換產品2 個、無公害產品6 個,培育“石湖”等知名品牌11 個,并獲得國家A 級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,連續四屆榮獲省名牌產品,連續七屆榮膺省名優農產品稱號,入選奧運推薦果品,摘得“中華名果”桂冠。
助民增收拓市場
扶持合作社發展。在蘋果主產區安匠、下板城、上谷、滿杖子、甲山等鄉鎮成立果品專業合作社,進一步開拓了市場、進行農超對接,促進產業發展和果農增收。全縣果品專業合作社發展到52 家,入社貧困戶達到8000 余戶。承德縣石湖果品專業作社、綠莊園果品專業合作社發展為*********合作社,已實現年銷售量2500 萬噸,銷售額達1440 萬元。
拓寬銷售渠道?,F已打開京、遼、蒙和石家莊、唐山、承德等市場,并與3家果品開發、加工企業和批發市場簽訂長期合作協議,70%以上果品銷往縣外,輻射全縣21 個鄉鎮、324 個行政村。
經過多年的發展,國光蘋果越發熠熠生輝,歷久彌新,該縣也因此聲名遠揚。國光蘋果,編織著綠色、現代、高效的經營模式,編織著生態、經濟、文化的果品產業體系,編織著務實、創新、惠民的主導產業格局。